敬事而信 为政之道
发布日期:2018-05-14 来源: 中国纪检监察报


“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中记载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。敬事而信,就是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,信实无欺。此成语,对领导干部从政深具启迪意义。

敬事而信,首先要做到敬事。敬事自古就被视为一项优秀品质。孔子就主张人一生始终要勤奋刻苦、为事业尽心尽力,做到“执事敬”“事思敬”“修己以敬”。朱熹说,敬业者,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。“业精于勤”“天道酬勤”,这些脍炙人口、广为流传的格言,饱含着人们对勤勉敬事者的肯定和赞美之情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:人必须有一个无法放弃、无法搁下的事业,才能变得无比坚强。高尔基也讲过:人创造事业,并以事业为光荣。前人不仅以其高尚的情怀、深邃的思想给我们以启迪,而且通过他们自身的成长过程证明了事业是人生支柱的内涵。

勤勉敬事,不仅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素质和修养,而且反映出其对工作、生活和自身价值的根本态度。领导干部在事业上有追求、有发展,才是称职的、充实的、有价值的。相反,如果在事业上庸庸碌碌、无所事事,就没有实现自身价值,更谈不上什么成功。一个有敬业精神的领导干部,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而不计个人得失、不图名利、无私奉献,体现在坚持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的广度和深度。领导干部肩负着“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的重任,要切实增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,倾心本职岗位、注重工作实效,真正做到专心谋事、用心做事、一心成事,以出色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。

敬事而信,同样强调诚信。孔子就曾说过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他认为,人若不讲信用,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,什么事情也做不成。实践证明,诚信为本,无诚不兴。一个不讲诚信的人,必然是一个四处碰壁、难获成功的人。

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。他为人正直,乐于助人,尤其讲求信义。如果别人有事求他,只要他曾经答应过,无论有多么困难,他都会想方设法办到。因为他的品质高尚,所以很多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。蜀汉诸葛亮四出祁山时,所率兵马只有10多万人,而对手司马懿有精兵30万。大战在即,蜀军却有1万人因服役期满需退役回乡。有人担心,如果这些人离开,势必大大影响战斗力。一些将士向诸葛亮建议:延期服役一个月,待大战结束后再让老兵们还乡。诸葛亮断然拒绝:“治国治军必须以诚信为本。我怎能因一时需要而失信于民呢?”说完,便下令让服役期满的老兵速速返乡。命令一下,很多老兵们感动不已,决定不走了,军心也受到鼓舞。诸葛亮以信带兵传为美谈。

“民无信不立。”没有信用,就没有立足之地;没有信义,就没有立世之本。只有守信的人,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诚信是领导干部的一张政治名片、一种无形资产。领导干部不讲诚信,也许能糊弄一时,但决不会糊弄一世;也许能得利于一事,但决不会得利于事事,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。

敬事而信,是先贤们留下的谆谆教诲,也是当下领导干部应有的为政之道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,就要时刻牢记肩上有副沉甸甸的担子,常怀敬事之心,常守诚信之道,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,如此方能行稳致远。(崔桂忠)

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